各人的仕途

1.只参考了《三国志》

2.时间线可能(肯定)有谬误

3.只选了武将,考虑到有兵才有话语权(CP感)

 

之前看到一篇文章谈周瑜的官职,说周瑜没怎么升官主要在于孙家兄弟没升。我觉得挺有道理,所以先整理一下孙家兄弟的职位。

在袁术手下不算,孙策自己能做主后升了两次。

一次是入吴之后自领会稽太守,同时有个头衔是袁术给他搞的殄寇将军。那时候大家一般都兼武职和文职,可能因为一个是兵权,一个是治权的关系。

殄寇将军估计是个五品杂号将军,以孙策当时的情况没什么实际意义;会稽太守比较值钱。孙策之前在袁术手下想当九江太守,后来又想当庐江太守,袁术诓了他两次,没当成。现在孙策自己打下来地,自己封自己做太守,硬气。

孙策封完自己,没忘记封手下、

先是封吴景为丹杨太守,以孙贲为豫章太守;分豫章为庐陵郡,以贲弟辅为庐陵太守,丹杨朱治为吴郡太守。

这里面除了朱治,其他都是孙家自己人。吴景是他舅舅,孙贲是他堂哥,朱治是孙坚旧臣,劝孙策还平江东的。可见当时孙家人都还蛮给力的,团结统一又有能力。孙权死后那都是些什么玩意。

除了封这些亲戚外,孙策又封吕范宛陵令,后来迁都督、虞翻为功曹。

令是地方官,功曹算是京官。都督是军事长官,但不是固定官职,是临时性的长官。吕范的都督是先斩后奏搞来整顿军纪的,孙策也就随他去。可以看出来孙策用人自由奔放不拘一格的特点!(喂)

(范出,更释褠,著袴褶,执鞭,诣閤下启事,自称领都督,策乃授传。)

拿下太史慈后,孙策封了吕范征虏中郎将,太史慈折冲中郎将。

建安三年周瑜到了之后和太史慈一样,直接授建威中郎将。后来周瑜领春谷长、虞翻出为富春长。太史慈又为建昌都尉,治海昬。CP之争就是这么的惨烈!(滚)

都尉没搞懂到底什么级别。按照吕蒙的升迁路线,建安八年拜北平都尉、建安十三年为横野中郎将,感觉都尉要小于中郎将。但是太史慈也没理由降,可能是兼任的关系。

建安三年孙策又升了一次官。曹操没功夫搞他,就封了他讨逆将军、吴侯。

建安四年孙策想打荆州,周瑜成了中护军。中护军也是个不太说得清楚的官职,但应该是属于掌管禁军一类的,隶属中央。理论上周瑜算是升官。同时周瑜还领了个江夏太守。

江夏太守当然是画饼。当时江夏在黄祖手里,孙策的意思应该是打下来就是你的。同时被画饼的还有程普。程普升荡寇中郎将,领零陵太守。零陵应该也不在孙策手里。

其他人暂时没有升迁记录。

私心觉得周瑜还是胜出的!

到了建安五年,孙策翘了,孙权成了讨虏将军,领会稽太守 。这两个官职孙权一直做到建安十四年,南郡之后,才升为车骑将军,领徐州牧。

孙权不升,大家当然也不好升。

不过虽然孙坚、孙策旧臣基本都到顶了,但年轻人还是有大把的升职空间。这段时间升了三个人:吕蒙、陆逊、朱然。

建安六年升了朱然为馀姚长;建安八年升了吕蒙平北都尉,领广德长;建安九年,陆逊入府历东西曹令史,出为海昌屯田都尉,并领县事;建安十三年吕蒙升蒙横野中郎将。

另外还有一个凌统,建安九年,凌操死了,凌统十五岁,孙权“以操死国事,拜统别部司马,行破贼都尉”。

到建安十四年赤壁前,孙权做将军后自己提拔的年轻人,就基本追上了孙坚、孙策旧部。其中吕蒙领先,凌统年纪小,暂时落后。

赤壁是孙权接任后的第一场大仗。这场战役基本上孙吴所有名将都有参加,战后自然也是一次大封赏。

一级封赏三个偏将军:周瑜、吕蒙、韩当。

周瑜是赤壁之战总指挥,肯定是要升的:偏将军,领南郡太守。以下隽、汉昌、刘阳、州陵为奉邑,屯据江陵。

周瑜的这个太守,晚了十年。

吕蒙是拜偏将军,领寻阳令。赤壁之战吕蒙的功劳很大,甚至可以说计多出于蒙。但也不得不说吕蒙是升得真快啊。建安十四年吕蒙才29岁,已经完成了从一个孙策帐下小兵,到偏将军的升迁。重点是他没有任何背景,这是吕蒙和所有人都不同的地方。

最后一个偏将军韩当很值得玩味。韩当迁偏将军,领永昌太守。

韩当和程普一样是孙坚旧臣,打赤壁的时候是中郎将的身份。按理说程普是右督,跟周瑜平级,没有理由跳过程普去封韩当。

但最终程普的封赏是拜裨将军,领江夏太守,治沙羡,食四县。

我觉得程普没能升偏将军,大概是跟吕蒙所说的程普周瑜不睦,几败国事有关。其实孙权不怪他,江夏太守,治沙羡,食四县的封赏还是高于除周瑜以外的其他人的。但就是偏将军这个名号,可能是小惩大诫的意思,所以给了韩当。

总之孙坚旧臣一个,孙策旧臣一个,自己人一个,孙权分配得蛮均匀的。

另外升了裨将军的有吕范:拜裨将军,领彭泽太守,以彭泽、柴桑、历阳为奉邑。凌统也升了,迁为校尉。

黄盖升了武锋中郎将……对比有点残酷啊……老先生不在CP竞争行列,就暂时不讨论了(滚)。

 

以下为脑洞:

以上提及的人中,没有升的只有两个:陆逊、朱然。

原因很简单,他俩没打。

孙吴开国将领中,只要三国志有传的,基本都有一句,与周瑜、程普共拒曹公于乌林。陆逊和朱然没有。

肯定不是年龄问题,凌统比所有人都小。

可能是编制问题,他俩属于后方部队。当然孙权也不可能拿举国兵力投入到赤壁。《江表传》赤壁前,孙权对周瑜说了一段话:“五万兵难卒合,已选三万人,船粮战具俱办,卿与子敬、程公便在前发,孤当续发人众,多载资粮,为卿后援。卿能办之者诚快,邂逅不如意,便还就孤,孤当与孟德决之。”

于是觉得陆逊和朱然可能就是孙权没给的那两万兵,是孙权与曹操决之的最后防线,是孙权培养的还未成熟的力量。

脑洞结束。

 

建安十五年,周瑜死了,引发了孙吴的一些人事变动。

第一是周瑜手中的兵,因为周瑜死前的强烈推荐,鲁肃从幕后走向幕前:拜奋武校尉,代瑜领兵。

鲁肃也是个不太说得清楚的存在。

鲁肃建安五年跟了孙权,一直也不知道在干啥。虽然和诸葛瑾一起“始为宾客”,也自称“子瑜,吾友也”,但诸葛瑾好歹干过长史,中司马;陆逊入府后也做过东西曹令史,鲁肃却似乎没担任过这些官职。

当然说起来孙权是非常看重他的,连张昭老爷子你不可养小妖精的教训都不听。但鲁肃有明确职位,还是周瑜死后的事。

不过鲁肃升得快,校尉只是走过场,没几天就拜汉昌太守、偏将军了。确实是比着周瑜来的。

第二个是周瑜手里的南郡太守,给了程普。程老爷子感觉一直在补漏,建安十一年太史慈死,就曾代太史慈“备海昬”。不过南郡后来给了刘备,程普又回去做江夏太守了。

再往下就是建安十九年,孙权搞了一次打皖城,搞了一次合淝大战,期间又和关羽搞来搞去。有仗可打,自然有官可升。

这次封了几个杂号将军,先是鲁肃,皖城之后转了横江将军。但是鲁肃也就此到顶了。原因可能是一来鲁肃不算会打仗;二来,在关羽的问题上,和孙权的观点不太一致。

十九年上升势头更为迅猛的是吕蒙。合淝大战后拜吕蒙为庐江太守,所得人马皆分与之,别赐寻阳屯田六百人,官属三十人。

同时甘宁也上来了,拜折冲将军。甘宁和吕蒙,周瑜的关系蛮有趣的,以后再讲。

另外还有凌统,拜荡寇中郎将,领沛相,从往合肥,为右部督。战后,拜偏将军,倍给本兵。

二十一年,曹操再攻濡须,孙权以蒙为督。战后吕蒙再升左护军、虎威将军。这里的左护军,跟当年周瑜的中护军估计类似,掌禁军。这个职位,可能是自己人的象征。后来陆逊干过右护军。

这一年,朱然也开始上位:曹公出濡须,然备大坞及三关屯,拜偏将军。

据说陆逊也是在这一年娶的孙策的女儿,同时:鄱阳贼帅尤突作乱,复往讨之,拜定威校尉,军屯利浦。

建安二十二年鲁肃病死,军中就再没有人可以跟吕蒙抗衡了:肃军人马万馀尽以属蒙。又拜汉昌太守,食下隽、刘阳、汉昌、州陵。

另外凌统可能也是死于该年。《三国志》说凌统四十九岁死,那就要到赤乌元年了。以孙权对凌统的喜爱,称帝之后不可能不封凌统;以凌统的能力,也不可能不打夷陵之战。而且如果凌统都四十九了,凌烈、凌封也不太可能小得要孙权接进宫养。

还有就是据说,陆逊在这一年对孙权提出了“方今英雄棋跱,财狼闚望,克敌宁乱,非众不济。而山寇旧恶,依阻深地。夫腹心未平,难以图远,可大部伍,取其精锐”的建议。

孙权任命陆逊为帐下右部督,讨费栈。此役过后,陆逊“得精卒数万人,宿恶荡除,所过肃清,还屯芜湖”,基本势力已经起来了。

建安二十四年,是孙吴开国史上的又一次重大胜利。吕蒙白衣渡江,夺取荆州。这一战封了很多人。

首先是孙权自己:骠骑将军,假节领荆州牧,封南昌侯。

然后吕蒙为南郡太守,封孱陵侯,赐钱一亿。

还有吕范:拜范建威将军,封宛陵侯,领丹杨太守,治建业,督扶州以下至海,转以溧阳、怀安、宁国为奉邑。

朱然:迁昭武将军,封西安乡侯。

陆逊:领宜都太守,拜抚边将军,封华亭侯。

到这个时候,我觉得陆逊就基本已经追上了吕蒙。

而到建安二十五年吕蒙去世,孙权称吴王,封陆逊为右护军、镇西将军,进封娄侯,反而是没人跟得上陆逊的节奏了。

即使是朱然,也只是镇江陵,接任了吕蒙的防地而已。

黄武元年夷陵之战,陆逊为大都督、假节,督朱然、潘璋、宋谦、韩当、徐盛、鲜于丹、孙桓等五万人抵抗刘备。

战后陆逊加拜逊辅国将军,领荆州牧,即改封江陵侯。

朱然:拜征北将军,封永安侯。后改封当阳侯。

韩当:徙威烈将军,封都亭侯。黄武二年,封石城侯,迁昭武将军,领冠军太守,后又加都督之号。

吕范:迁前将军,假节,改封南昌侯,拜扬州牧。

在这里必须要佩服的是韩当老爷子,历经三世而不倒;另外当然还有吕范,吕范黄武七年迁大司马,虽然印绶未下,吕范就病死了,但吕范毫无疑问是孙策旧将中孙权最为信任的。

黄龙元年,孙权称帝,当然就怎么高兴怎么来了。给陆逊创造了一个上大将军;拜朱然车骑将军、右护军,领兖州牧。比较搞笑的是,后来因为兖州在蜀,解牧职。

这之后,也就只剩下陆逊和朱然了。嗯,不对,漏了“有死生不易之誓”的诸葛瑾……算了,扯不下去了╮(╯_╰)╭

评论(12)
热度(34)
  1.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mingliuju | Powered by LOFTER